從教育家辛志平校長故居拆除事件談起 /陳板

從教育家辛志平校長故居拆除事件談起

陳板 2000. 8/2



辛志平校長故居的意義

日前報載,位於新竹市東門街32號及32-1號的辛志平老校長故居所在地,將於2000年9月開始施工興建立體停車場。屆時,辛校長的故居勢必夷為平地。

辛校長是著名的教育家,曾獲選天下雜誌五十位「四百年來台灣最具影響力人物」之一。1945年來台至1985年病逝的四十年間,他一直居住在這棟傳統日式建築內。在他校長任內的三十年間(1945-1975),新竹中學是台灣近四十年來極少數擺脫升學主義陰影、能辦正常教育的地方。培育了來自桃竹苗的地方菁英,如學界的李遠哲、傅偉勳、葉啟政、楊榮祥,醫界台大醫院副院長陳榮基,政界章孝嚴、許信良、彭紹瑾、施信忠,企業界杜憶民、葉榮嘉與作家張系國教授等。辛校長是在他任內所有新竹中學畢業生的共同記憶對象,同時,關於辛校長的故事,每個竹中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版本,中研院李遠哲院長,就曾表示高中時代想清楚人生意義是因辛校長的帶領。

因為居住者的特殊人文意義,辛校長的故居,也就具備著豐富的歷史意義。

這個宿舍區即將拆除的事件,立刻引起新竹中學校友們的注意,也催促了地方文化工作者的矚目,關心木造建築的「木造社」成員準備花功夫進行搶救的工作。曾經象徵某個社會階層的日式老建築,已經日漸稀少,加上以如今相當罕見的檜木當作建材,當非往後的建築物所能再現,更能見到辛校長故居空間的時代價值。

新竹地區近年來在閒置空間再利用的課題上,稱得上是領先其他地區,如內灣戲院、國民戲院、東門城與舊憲兵隊等的再生利用,已經受到空間專業界的高度肯定。同時,地方政府也不分黨派想推動「文化科學城」的願景,因此,辛志平校長故居,應該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歷史空間。
都市計畫與城市文明的關係

然而,事情的發展卻總不如人意,新竹市政府竟以「不符合土地分區使用規定」的原因,拒絕了地方文化人「原地重建」的請求。只表示準備在新竹公園後方找一塊空地,作為未來復原辛校長故居的基地。表面上看來,市政府是在呼應文建會正在積極推動的「閒置空間再利用」的年度工作重點,然而,從辛校長故居的處理情況來看,市府想像中的「閒置空間」竟然不是辛校長故居,而是新竹公園後方的「閒置基地」,同時,辛校長故居居然變成一部可以隨意開來開去的老爺車,新竹公園後面那塊地,成為停車場。這就算是「閒置空間再利用」嗎?

這種建築物保存方式不但無法彰顯辛校長故居的人文意涵,甚至還否定了原來那塊基地的空間性意義。從某個角度看來,市政府的這個決定,等於是以人為的「都市計畫」否定已經在當地存在了七十年的城市文明。一直通到新竹中學的東山街木麻黃行道樹也因為「都市計畫」開馬路全砍光了,昔日的痛苦經驗還未消失,新的痛苦又隨之而來。

市政府部門裡頭人才濟濟,相信有許多十分有能力的空間專業者,應當能夠瞭解古蹟在特定地點的人文價值,一旦移動了地點,古蹟也就成為一堆廢棄物。市政府裡頭應該也有新竹中學的校友,應該深知老校長故居的重要性,然而,如今的作為等於把老校長長年努力的教育工作,當成一句空話。市政府帶頭做出最負面的空間教育,辛校長地下有知,不知會怎麼想!

從媒體上所看到的訊息,新竹市政府以為建築物是可以任意拆卸、遷移的古董。然而,建築物的特性之一就是地點感,辛校長下了班之後散步的地方、思索教育的地方、走上街頭的路徑、日常生活的庭園、與鄰居有人相會的地點等等,都是辛校長故居在東門街的特定意義。因此,辛校長故居如何坐落在東門街、那裡的日升日落、空氣流動的空間感受、庭園裡頭的自然訊息以及從飭場中傳來的城市聲音,都是故居保存計畫必備的血肉、細節。這裡一旦變成停車場,就算是再詳盡的古蹟解說牌,都無法讓市民想像關於辛校長故居的空間文化記憶。

日本人曾經把新竹著名的林家潛園,從老城區移往新竹市郊區,為的也就是「都市計畫」,當時,曾經被台灣人視為殖民政權故意破壞台灣文化,如今舊戲重演,民主時代的市政府竟然以「都市計畫」的緣故,遷移古蹟,等於再一次站上殖民者的講台抹煞了台灣的歷史記憶。被人移動位置的古蹟,等於一個消除脈絡的城市故事。相同的案例在新竹一再地發生,例如新竹孔廟與新竹州廳圖書館,就是消除城市記憶、抹煞脈絡的負面教材。

都市計畫的目的乃在於創造更有價值、更具人文意涵、更舒服與更進步的都市生活空間,然而,如今的都市計畫卻變成官僚體制破壞在地文化、毀滅城市文明的尚方寶劍,根本就是本末倒置。而號稱民主與進步的新政府,面對這個老舊的都市計畫版本,竟然不思改造,還厚著臉皮喧嚷自身的進步性,真是丟盡了新竹文化城的臉!
孔廟與新竹州廳圖書館:地方政治毀滅古蹟的案例

新竹孔廟是清代北台灣非常重要的古蹟,新竹州廳圖書館則是日本時代非常重要的圖書寶庫,一前一後兩個最具文化意涵的古蹟,替新竹的人文環境打下穩固的基礎。卻因為當年地方政治的一場惡鬥(縣市分家),分別被拍賣出售,孔廟變成百貨公司,圖書館成為保險公司。如今新竹最具文化意義的教育家地故居,又要跟隨其後塵,真是荒謬呀!

新竹地區最重要的畫家(也是培養諾貝爾獎得主的教育家)李澤藩先生,一生中最重要的創作,就是孔廟、東門城與公會堂(今社教館)附近的回憶之作,從小就住在當地的老畫家,晚年以童年記憶控訴現代官僚的魯莽,值得我們重新省思。新竹科學園區的榮光,竟然容不下一座一代教育家的故居,「新竹文化科學城」的口號,誰相信!(2000/8/2)

沒有留言: